岳武穆王 降 98年7月29日

第十六章 守忠義

聖示:人為了利己,往往會做出違背良心,甚至見不得人的事情,不僅僅是朋友之間,甚至是親兄弟也會為了利益而可以拔刀相見,實令人痛心咦!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
岳武穆王:賢生免禮!

陳生:在社會上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不論遇到什麼事或什麼人,只要經常面帶笑容,就能夠處理得很適當,但也並不是表示要百般的順從別人,只是儘量避免與人發生摩擦,彼此之間自然能夠相處融洽。

岳武穆王:「忠」並不是只有殺身殉難才是「忠」,平時盡心盡職也叫做「忠」。如果做事馬馬虎虎,不把份內該做的做好,也是不會有好結局的。尤其做官的人,俸祿都是民脂民膏,應該要奉公守法,清廉自律,廣行善事,決不循私苟且。

陳生:在平常注重孝順父母的道理,無非是在培養將來為國盡忠、侍奉長官的基本工作。在平常注重恭敬兄長的道理,無非是在培養將來能善於侍奉天下之長輩的基本功夫。在平常培養慈愛心,無非在培養將來在社會上某個單位〈公務人員〉當長官時,能以愛心對待部屬,是不是?

岳武穆王:是的。為人父母的愛護其子女,出於天性,是故,「父母慈,子女孝」便成為天經地義。治國者如能保持赤子之心來保民愛民,必然受全國人民的一致擁戴與誓死效忠。

陳生:恩師慈悲!有一則關帝勉勵侍郎守忠義的故事,今夜與大家一同分享可好。

岳武穆王:好的。

陳生:話說宋朝有一位名叫李若水的人,在當縣尉時,有一白天,坐在辦公廳上,有一位使者來到他的廳堂,自稱是關帝的使者,拿出藏於懷中的書信,放置在他的面前,人就忽然不見了。

   李若水非常驚駭,打開書信一看,外封題有關帝的簽章,書信中大略說:「在午未年之間,世局混亂,侍郎要勉為其難。」當時,李若水覺得非常奇怪,但不知道信函所說的是什麼意思?

   直到宋欽宗靖康元年,李若水奉命出使金國,升任為吏部侍郎。隔年午未年,金人圍攻汴京,李若水隨聖駕出城,請求和解,金人威迫,李若水不屈服,以致被殺,事情真是奇妙,竟然如此靈驗。

   莫非「靖康之難」,真的是天意,將要發生的事情,神明早就預先知道,還以書信告知李若水,是在勉勵他要以忠義自守。當時擔任臣子的,很難有能夠為守忠義氣節而死的,李若水能忘掉自身的安危,為國犧牲,知道要死而不恐懼,可說是沒有辜負君王了。

岳武穆王:從關帝顯化故事中,正好可以給予修子得到一個結論,一個領導者,只要能隨時注意「以身作則」及「推己及人」,便可安邦定國。以身作則,正可以服人心;推己及人,正可以得人心,恕道的表現正在此。

   堯舜、桀紂的例子就是最佳的證明,堯舜深明明德,以仁道率天下萬民,咸使萬民各復具其明德,無不誠悅從之。反觀,桀、紂之蒙蔽天良,縱慾肆虐,率天下以暴,故天怒人怨,終至身敗名裂,甚至於國家滅亡。

陳生:有德者在遇難之前,神明也會來相助!所以說,治國、治家之道,不可以財務利益的利益來做利益,而應該以仁義道德為其真正的利益方是哩!

岳武穆王:然也。修子亦當勤修勉行,福慧雙修,去敝除欲、發揚天性,則德恆足,成道方有期,與諸子共勉之。

   可。停筆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
  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