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武穆王 降  99年3月3日

第四十三章 板蕩識忠臣

聖示:東晉劉敏元,字道光,北海人也。

   永嘉之亂之後,劉敏元從齊地向西逃去。同鄉的管平,年逾七十,跟隨劉敏元逃離到滎陽時,被盜賊劫持。

   當時,劉敏元已經安全逃去,但他得知老人被盜賊劫持後,立即返回,並對盜賊說:「他膝下無子,孤寡無依,依靠我生活,不如由我來替代他。」

   盜賊問說:「你與他是什麼關係?」

   劉敏元回答:「乃是同鄉,他年老貧窮,生活困苦,與我相依為命;若你等抓他去做差事,他老弱無力;若想吃他,不如吃我;請諸位高抬貴手,放他一條生路吧!」

   有一位盜賊瞪大眼睛,怒斥劉敏元,說:「我不放他,還愁抓不到你。」

   劉敏元回答:「吾豈有貪圖求生之理,當先殺掉你而後再死。他老弱貧窮,連神靈都同情他,我與他,既非至親骨肉,也不是師友,只是因為他投靠我的緣故,我願意以自身代替。我的話都能讓諸位聽了黯然失色,唯獨你不感到羞愧,尚且還厚著臉皮而說這些話呢?」

   於是,轉頭向盜賊之首領道:「君子仁義長存,豈可喪失;往上應效法漢高祖、光武帝之行事,往下亦可學習陳涉、項羽之作風。君子取之有道,使經過的人稱讚你們的威德,豈容這種人破害你們的美德,讓我殺了此位失德之人,以成全諸位成功稱霸天下的事業。」說畢,於是向前準備殺人。

   盜賊首領立即向前制止劉敏元殺人,並認為劉敏元是位義士,殺了他,乃有違道義;於是,放掉劉敏元與管平二人。

   因此,在《忠義傳》中立傳傳揚,被稱讚為:板蕩識忠臣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
岳武穆王:賢生免禮!

陳生:有錢有糧的人遇到饑荒年,是上天讓其有機會行善布施,藉此建造功德,應加以感恩,並適時善用機會才是。怎可讓饑民餓著肚子,死於溝壑,卻飽藏粟米於倉庫中,對災民視若無睹呢?

岳武穆王:清淨的良心,來自上天的賦予,雖然人人都具有,但大多數人卻不注重它,整天在名利情場中醉生夢死,最多擁有一世的風光,卻使得良心受到污染,無法把持清白無瑕,這對於上天所賦予的佛性來說,可說是大大不義之行為!

陳生:能主動解除他人的困境,使他人因而受益,且不向人要求回饋,這就是義行。所以,劉敏元與老人管平都能倖免於難。

岳武穆王: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此為大自然的道理;世人種因,自然還須自做自受,這也是因果報應的鐵律。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,報應之事,一定會來,只是來得早與來得晚的差別而已。

   盜賊利用各種不法手段,以取得錢財,此為不義之財;怎麼來,就會怎麼去,最後還是落得兩手空空,與其得到不義之財而亡,不如貧窮生活,至少過得心安理得。

   是以,想行善者,不必廣告、召告天下,隨時隨地存好心、說好話、做好事,舉手投足之間,自有善事可做;久而久之,累積善德,自然有福報降臨。《太上老君》說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招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人人都希望臨福遠禍,但不知福禍之因由,不得其門而入;往往有時求福,反而招禍,此為尚有惡因惡業之阻障。

   當知世間萬物本身並無善惡,端看用者居心如何,善用則造福,反用則造禍,所以說:「財為國寶,亦為國賊。」

   諸子居心有道,善用一切因緣以濟物利生,則不失盡人之性、盡物之性矣!願以此與諸子共勉!

   可。停筆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謝謝恩師慈悲!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
  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