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門教主釋迦牟尼佛 降 九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

第十五章 堅忍

修道中人,最重一個「忍」字,有所謂:「忍一時,無憂無慮」。紅塵俗世之間,一切災禍,無不是缺乏「忍辱」心量所形成的,人人逞強鬥狠,互不肯退讓,自然要衍生出各種事端。

真實的修行者,乃是有堅忍不拔的節操,所謂:「沉默不是懦弱、忍耐不是麻木」「不到最後的關頭,絕不輕言戰鬥」,就像梅花生長在寒冷的季節裡,氣候愈冷,梅花就愈能開出美麗的花朵,並且使得梅花芬芳,清香陣陣傳揚。而修行者在修持「忍辱」功夫上,絕對不會因為置身所在的環境惡劣,而動搖向道的決心,亦不會因為貧苦而動搖修持正法的堅定意志。

真實修行之人,雖然對別人釋出善意,反而常被別人誤解及懷恨,仍舊不會改變其面對正道的心念與初衷。修行者奉行「恕道」精神,經常遭受到無情的打擊,又為了使正法能恆常運轉,雖然常無端飽受流言、妄語、謗詆,乃至於無端的威脅、迫害,仍能秉持正念行持,並不會因為遭受外在的不實在加諸於身的迫害,而去動搖初發心;反而是絲毫都不會影響到修行正道的志向,並且能更積極的讓正道之光輝,展現出燦爛而綺麗的妙道法華,使世界都沐浴在正教、正法的普照之下。

「忍辱」,就是在面對別人一句無情的怒吼與辱侮言語加身時,切記不能動肝火、起怨念,更不能反造辱言去回應。若是在別人無端對我人發出辱罵言語時,亦當熄滅嗔恚之心,並且要降伏憤怒的心,不要讓自己再去造作口業,以免因為惡劣口語互相往來,而產生肢體衝突。若無此逆境出現時,我人在修行的路程上,不但未能有增進功行,反而會退步減功。

在人與人之間,經常會因為個人脾氣、毛病不斷,又俱皆喜歡挑剔別人的缺失,而不檢討自己的缺點,因此容易互相產生辱言、妄語,此時必須更加包容,並且心裡不該產生計較與比較的心。畢竟人際之間,欲和睦相處不易,是故千萬不可因為言語上的小事件,而造成人際關係上的變質與惡劣,修行者必須克服來自於家庭的壓力,並該克服在團體間的人際因緣,必須讓劣境轉為佳境,更當克服「我所」:亦即誤認為身邊一切地位、名利、田宅、…等,都是我所擁有的,始能成就「忍辱菩提」。因為眾生通常會將他人不實加諸的言語想成是在說我,因而嗔恚之心頻起。

世人必須知道,別人所說的是「妄語」;而現在我的身軀不過是短暫數十載的使用而已,別人造作的妄語,根本不是在說我,因為我無法去控制別人不造口業,故實在沒有任何人所說的辱毀言語是在說我啊!過去並無這個〈我〉、未來亦無這個〈我〉,就連現在的我也不是〈我〉,別人的辱罵、謗詆並不是在說我。

願勉世人能領悟現在這個〈我〉,便能增進一果境界也。


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