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門教主至聖先師孔夫子 降 九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

第廿八章 禪定【四】

在二十年前,於台南地區,有一位崇儒學者,本身對於「四書」熟讀之程度,可謂:倒背如流。日常生活之飲食乃特別注重清淡,居家亦非常單純,鮮少有華麗之佈置或點綴的高級裝飾品;唯獨在書房內的擺設上,較為講究,採光與通風必須良好,窗戶景緻之搭配須古色古香。

在下午接近傍晚時分,這位學者通常會將手中一切事務放下,靜下心來,一心一意的點起一道淨香,使身心靈放輕鬆,然後融入「書法」當中,於字字劃劃之間不急不緩,使勾劃之間書寫得恰到好處,每每於書法當中已能神遊太虛,在收筆之後仍能精神抖擻,並且常保持心情愉悅。

這位學者經營書房用品的買賣,每每有客人上門來,皆能與客人暢談人生百態。有時候面對客人的發牢騷及對於時政之不滿,亦能適度轉化其人生觀點,使之原本對國家的不滿,轉變成對國家悍衛疆土的感恩;原本對社會充斥著許多不滿,使之滿懷對社會的感恩。

除此之外,學者本身從不因為外在景像而動搖其內心清淨純真,反而更能有平靜之思緒;從別人在談論中,進而檢討自我之「言行舉止」是否有類似客人之不良的思想行為產生?無論面臨順境,乃不曾引以為傲,或遭逢逆境,更不會心生懊惱、憤怒、怨恨、愁慮,反而在逆境中能更圖增進心識,秉持平靜狀態。

後來,因為身體住世時期已盡,乃直歸凌霄寶殿晉見玉帝後,轉往無極理天會見金母娘娘,再受玉虛宮元始天尊照會過,乃證道而居於崑崙山,蒞任鎮守登天第一關之職。

勉勵世間人,置身逆境所在之因緣,乃是過去所造作而形成,絕不可產生怨言與憂愁之心,趕緊想法子來解決或者找尋貴人協助,並盡量改正往昔不善之身、口、意業,則能漸入佳境也。


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