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老君 降 九十四年九月十日

第一章 殖民的悲情

思憶!彼時清廷腐敗,割地〈臺灣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、釣魚臺〉送予日本帝國,充做停戰之條件;此時在臺灣、澎湖等地之居民,尚不知命運已淪落。直至日本派兵強佔臺灣,此時義勇軍奮力抗戰,因為後來軍火支援不足,故而臺灣淪陷,成為日本帝國殖民地。

雖然臺灣淪陷,但義士群起,常藉貿易接受清廷方面軍火援助供應,形成臺灣人自力救濟景象,亦由於日本軍警大批駐臺,義軍勢力孤單;在臺島正式成為日本帝國殖民地後,日本天皇為了徹底皇民化教育,諸如:統一言語、文字等;因此,日化臺灣人民,教日語,授日文。更為了發掘臺灣資源,全力〈建鐵路、建糖廠、建鹽廠…等〉,雖然是建設臺灣交通,促進民生,事實是將臺灣一切資產,全部藉由交通運輸前往日本帝國。臺灣居民則每一人口僅能在部份時節分配得數兩豬肉,甚至每一戶人家才能分配得半斤不到之豬肉,如此生活情何以堪。

反觀現今自由民主之臺灣居民,早已忘記苦難生活,新時代人民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,短短五十載時光,人民全然不知那種〈言語不自由、行動受限制〉及時常遇到軍警無理壓榨,人權不可得,司法受擺佈,無罪亦須有罪,彼時居民悲感愁憂,日復一日,今日不知明日餐。現時臺民卻常認為臺島不適合自己,每每思慮異國最佳。

眾生啊!「愛國心」在何處?「報國情」又在哪裡?國家是人民、土地、主權之統稱,一旦失去其一,便什麼都不是。眾生啊!在抱怨國家如何如何之前,是否曾思惟,我在這個國家,究竟做了哪些有益的事?對於這個社會,究竟造了哪些值得驕傲的建樹?智者自悟,昧者便無解也。


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