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老君 降 九十四年九月十七日

第二章 漢化的悲情

台灣經由日據時代、光復初期、國民政府之治理,因為台灣人民及開墾先民來自不同省份,執政者聽不懂台閩語言,尚且有客家話及台灣少數十族語言,與皇民化之日本語言,聽得執政者〈霧莎莎〉,在官民溝通上更是〈莫宰羊〉,於是執政單位下令全台語言統一,展開普遍教育,實行九年國民教育。

但在當期有許多中年人,為了生活奔忙,根本無時間受教育,甚至連基本費用都很難付得出,於是台灣光復後成為文盲者居多。

此時實施山胞〈姓名漢化〉,由《戶政事務所》統一賜漢名,但問題出現了,有些山胞家庭,在早期已經分家,且有部份已分家之兄弟姐妹,居住在不同鄉鎮,少說也有些分家已二代、三代以上,當代之《戶政事務所》,並未依戶詳細考察,竟然依前後順序報名來賜漢文姓名,形成一個同宗家庭,有〈二姓、三姓以上〉。

若是在一顆樹上分植有四種不同果苗,可讓樹木看來更加美麗,但恐怕無法結果;而〈人〉始終是有感情旳動物,在一個同宗家庭分成不同的姓氏裡,年輕人互不相識,因此同宗手足產生了情愫,在不知情之下共組家庭,生兒育女,婚姻圓滿;但有些夫妻長期居住在外地,從未回到山區祖厝聯誼也就罷了,無奈是(造化弄人),曾經有些年輕夫妻帶著兒女成群,回轉山區祖厝省親,發現在同一個環境裡,有著熟悉相似的記憶,連老舊的家族照片都如此相似,經夫妻依記憶點出記憶中所識親人,七推八究赫然發現,相處十多年之恩愛夫妻,竟然是自己同一祖父之堂兄妹或姐妹,夫妻至此宛如晴天霹靂,原本美滿之婚姻,頓時成為亂了人倫之噩耗,怎不令人感嘆與心酸,恩愛夫妻從此分開,不能再美滿,兒女更是分不清夫妻是(爹、娘)或是(姑、叔)?怎不令人感嘆,漢化雖好,卻未經清查審驗,人為疏失造成時代無奈之亂倫現象。

奉勸天下眾生,切宜經常使(姐妹團聚),常(兒女、堂、姑、姨、表聯誼),增進同宗親族間之情誼,避免日後因誤會而相識,因了解而無奈也。


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