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廿九回 上鎚下火浮沉中

濟公活佛 降

詩曰:宦海浮沈變化多。朝昇暮墜步斜坡。

   用心計較何能得。煩惱紊念似快梭。

聖示:人生在世,無論身擔任何職務,必須盡心盡力將本份工作做好。自古以來,百家之中無不是浮浮沈沈,變化極大,甚而頻繁;但不管身居何職,又轉調於何職,都該全心全意付出,以達成居其位之任務。凡世一切大小職務都必須有人去擔當,就像網子一般,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。

   然而原本位居上位者,如若被降調下來,也不應去執著計較,理當反省自己究竟在哪兒出錯?尋找自我錯誤之處,再想辦法去改正,才有希望再有回升的一天;如若不知低心反省,便無法得知錯在何處,則永遠自滿自大,難以改進,終將受社會所棄。

   是故,一個人傾盡一己之心力,做好本位工作,但不踰越職份,即所謂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是也。但得以私相建言,以免落得有心人眼紅,是為明哲保身之道。

   賜符吾徒化飲,靈起。

邱生:弟子參見恩師聖駕!

濟佛:吾徒免禮!速上蓮台。

邱生:弟子敢問恩師!何以阿鼻地獄中犯極大罪、受極大酷刑之罪魂能於持念彌勒佛聖號數聲便得蒙《慈尊》授記於將來接引?

濟佛:此應歸納於二個主因,如下:

   其一,乃夙世因緣。此一因緣又劃分為二:一是夙世中所結神佛之緣,二是夙世中所結善緣,也就是應此著造《新阿鼻地獄遊記》之因緣,而且凝聚各賢達之共善願力,以負代天宣化之重責大任。

   其二,刑期趨近,遊記訪問,只在觸緣,亦即因緣聚合之巧妙安排,故可得《慈尊》授記接引。

邱生:那麼將來接引往生於何處?

濟佛:只不過是在「欲梵境」之中。

邱生:「欲梵境」是什麼樣的世界?

濟佛:即屬靈帶業障,雖蒙接引而得往生,但仍須在此「欲梵境」中做苦修,一來難得蒙佛說法,二來無資深善知識助解,僅乃與自己一樣迷茫的同修相處而已,故唯有各自苦修,以達進入彌勒外院。

邱生:何以弟子平日持念佛名次數不少,且也很用心在唸,何以未得見佛菩薩?也未有任何加持的感覺?

濟佛:此乃人身受三毒五蘊之障礙,身、心、口通常無法一致,也就是口念佛名,心思未必在佛名,或許心在前日事,或許在想日後事,故身、心、口無法如一,則加持的感覺如何得知?況且並非沒有加持,而是因為靈受肉體束縳而無法感知而已!然而罪魂因少了一層肉體包裹,故感應之敏銳力特別強,念波也特別大。何以如此?

   淺舉一例:一個受極大苦的與一個未受過苦的二者,對他們說同一件事,他們的反應及處理方法便相差極大。所以相對的,一個人在持念佛名時因受肉體所束縳,而且因肉體有其自體性,故人有很多靜慮處無法專注,以致無法感知;而靈因早無肉體,故對於佛名可真誠的持念。

   尚且此事就好比慣於安逸生活的人,一旦遇上了難題,縱然有人指點處理方法,由於安逸慣了,所以常處理得不好,最後乾脆就等別人來做;而一個苦命人,因為處處吃苦,而遇上了問題有人點化,由於慣於獨自處理的原故,便可依照所教導之方法來一一迎刃而解。故自救心切,又無束縛,此一念力頗大,則感應可即。

   已到獄口,仙官等候多時,吾徒速上前見禮。

邱生:弟子參見仙官及二位將軍!

仙官:賢生免禮!亦見過《濟佛》聖安!

濟佛:無須客套。

邱生:〈一入獄所,只見有一群人浮在半空中,而空中有大鐵鎚在頭頂上擊打,使罪魂沈下地來;在地上又有類似貓熊的動物在底下噴火,把罪魂往上空衝去。〉

   仙官啊!身處於「上無法頂天、下無法著地」的情形,不是非常痛苦嗎?

仙官:在此獄之受刑人,大多在世用計陷他人職務浮浮沈沈,非但官方如此,一切百姓家亦如是;是故,身處半浮半沈之境,正可感受從前受他們陷害的那些人之內心感受。

邱生:〈仙官說完,突然空中飄下一幅布幕,眼前現出乞丐沿街行乞,受到欺凌之情形,隱約閃過五百次,出現海鷗有十次,再現蛇相百次,最後是以大象十次結束。〉

濟佛:該回程。

邱生:弟子感謝仙官及二位將軍協助。

仙官:恭送《濟佛》及邱賢生!

濟佛:道場已到,吾徒靈投體。

邱生:弟子恭送恩師聖駕!


  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