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老君 降 一○二年六月五日

第三章 離群索居‧孤立自己

   修道中人與社會群眾本是密不可分,畢竟修行學道最終目的在於為眾生懸壺濟世;是以,修行人與眾生不可須臾離之。

   現代科技昌明,醫學發達,修行之人不再懂得醫術及藥理;因此,無法懸壺濟世,但卻還能夠以本身對生活點滴之體悟,指導他人可以減少一些自己曾經走過的不必要困境。怎知世上修行之人,總是有部份喜歡遠離群眾,一直嚮往要過自己理想的世界,不少修行者一直以自我觀點在看待社會人群,只要稍有不合己意,便離的遠遠的,不知想辦法合群,並將群眾吸收成為自己修行道上的助力,卻反而遠離人群,孤立群眾,難道自己不會成為被群眾所孤立者乎!

   在三十年前,於彰化地區,有一位阿草,原本在工廠上班,為人熱忱,隨經書接觸多了,便自我解釋經中理諦,後來逐漸與眾人淡交,有時間就離群索居,就怕被外界影響到自己的修行。若是遠離群眾,能讓自己獲得更高見識及智慧,那倒還不錯,但事實上不然,阿草之所以會遠離群眾,只因為阿草在修行的過程中靈眼乍現,總是在隱約間看到各類型態的陰人;因此,阿草不敢接近任何人,又未遇善知識的指導,以致阿草孤零零的過自己的生活,無助又無奈。

   在二十年前,於開封地區,有位殷某,修行認真,卻對世間工作無心,殷某選擇漂泊生活。期間曾於大型道場掛單過一段日子,乃覺得過不慣團體生活,再度遊走四方,曾經身上缺乏路費,三餐不繼,尋了工作,暫時安身,未久又嫌太累而離開;雖然殷某持續修行,但因本身並非出家眾,僅是一般在家修子,甚少有人肯做佈施讓殷某可以專心修行。後來,殷某又找了一份送貨的工作,僅只工作數月,殷某又嫌太累離開,同樣的情形反覆出現,最後殷某只得在不斷找工作的生涯中為自己修行的道路打拼。若是殷某能穩定做事,生活無慮,修行又豈有無法進展之時。

   但願諸眾能夠明白,修行是不斷的將日常生活間的點點滴滴,從原本的不能合群,修持到能夠為了大局而忍受個人名氣之不彰,但使功績不斷展現,自古賢達之人,大都只見功績深,不見名氣揚,能得如此又何需離群索居乎!


  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