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上聖母 降 九十年五月九日

第十一章 威儀

所謂「威儀」,即乃內在德性彰顯,散發於外在而攝受人心之一種威嚴德性磁場。

子曰:「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主忠信,無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」一個仁人君子在進德修業上,必須威儀不缺,君子之重,即所謂「莊重」;一個人言行舉止,若不夠莊重,必受人所輕視,然而言而無信,做事必定不切實際,君子欲言必行在先,故稱為「實學」。

因學是欲致用,反之,若學僅止於言論上,便不夠實在,縱有所學,亦是浮華虛過而已;而欲使人看重自己,自己必須先莊重自己與尊重別人,所謂敬人者,人恆敬之,道理相同;在此之莊重,實乃言行一致,德性方足以彰顯。

仁人君子縱然無華麗之服飾,高貴品牌之裝扮,因其德性,言出必行,平時則不多言,言必著於益處、善處,所言必有造作,故君子之重也。反之,若是一個人言行常無法一致,縱使身上穿著多麼華貴亮麗之裝飾,亦不足以使人尊重,因德性不彰也。

然而一個虔誠淳厚之人,忠於事,信於事,在身旁所交往的朋友,並不會見到德性不如自己的,因主張忠信,故對於不守忠信承諾的人,便不肯多相往來,每往來者,必是忠信之友,常令自己受益;若能明辨「益者三友、損者三友」之道,必然居德日彰。

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君子有過,則勇於認錯,力求不貳過,並非有過而不肯認錯,反爭是非,則如此之人必受大眾所輕視;而知過能改,善莫大焉,勇於認錯改過,則近乎德,亦受眾人所敬仰。

不重亦稱內心不夠踏實,太過虛浮,對於一件原本認為對的事,經過一段時間便推翻掉,更改為當下所想的、所接觸的才是對,如此輕易改變或反覆無常者,這樣的人永遠存在心緒變化的痛苦煩惱當中,因為常常在變,而沒有一件事是持續不斷的在進行;反之,一個不輕易信任的人,對於事物一旦充分明瞭其因由,對於所相信過的事,很少有更改的,此即是忠信之所以達「威儀」也。


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