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德聖訓

天官大帝 降       103年11月15日

詩曰:治心挽性慈悲在,國盛唯依百姓昌;
安定生機行世代,民康利樂德無邊。

述論:治國重安民

在《玉皇育德真經》提及「治國重安民」,為政之人,若是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,首先必須注重安定民心,民心欲令安定,則民生必須先使獲得穩健才行。

民以食為天,百姓不求能夠權高勢大,因此將治理國家之權位,寄託賦予在所有政治人物與官員的身上,讓政治人物集中氣勢之磅礡,為老百姓建設地方,規劃好各行業的前景。當天災來臨時,除了要使災區民眾盡快恢復生計,更要使普遍的民眾遠離因某些地區之天災所造成物價高漲之衝擊。當百姓日常生活本來就已經收入與支出之間差堪度日而已,若又面臨物價高漲等影響,勢必造成民眾幾近入不敷出之地步,甚至於老早便處於入不敷出的不安穩中苟延殘喘的生活著,一輩子都是在這樣入不敷出的情形下,豈能不被萬民所抱怨呢?若是民怨日漸累積與擴大,恐怕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不容易了。

昔之聖君,必以賢能之輩擔當國家的重要職務,有了忠國益民的官員位處於要職上,乃能井然有序的規劃民生之必需,使之人民富足;當百姓日常生活處在富足的狀態下,喜悅則自然湧現,此時任何一個策略公佈實施,百姓無不響應,這就是順天應民。

每當人民之生活寬裕之後,亦才有時間可以用在教育以及智慧的追求上,否則追求生活都嫌缺乏時間,又怎麼能有多餘的時間用來學習其它的事情,當然國家的種種策略都不容易被百姓看好也。


善住功德寶王佛 降     104年3月7日

詩曰:善德無為敬重心,待人體恤慧成林;
周圍一切能慈愛,遭遇賢真佛化深。

述論:善待身邊之眾人

人生在世,必須時時善待周遭之每一個人,無論是自己的親屬,或者是自己的朋友,乃至於工作場所的同事以及幹部,都要予以和氣善待。

人世間乃是變化很無常的,瞬息萬變,就因為如此,現在自己身邊每一天所能夠碰得到的人,僅僅只是這輩子才能碰到面,若離開了這輩子,移到了下輩子,又有誰能夠證明,一定能夠有機會再度與現在所認識的人獲得再一次的相識呢?有時候恐怕連想要相逢到的機會,都不見得一定能夠有因緣見到,假使下輩子真的能夠再次有其因緣與現在所認識的人相逢,乃至於相識,但是是否尚能夠共同回憶起現在世所相處之情境,其實甚難。就因為下輩子想要再一度相遇困難,於是眾生更不應該浪費太多時間在彼此的爭吵上,既然朋友相識一場,就應該要互相理解,既然有緣成為朋友,就應該互相包容與體諒才對,有了包容及體諒的精神,朋友之間才能夠做到情義相挺的落實,豈能朋友之間一直處在吵鬧中,做朋友的經常為了某些細微小事紛亂不已,這就浪費太多時間在彼此的紛爭上,豈不是白費大好人生,徒費寶貴光陰乎!

世道上有一些眾生於親眷之間,總是容易為了細故產生口角,家人之間口角一旦產生,彼此之情緒必然不佳,非但本身之情緒不佳,自己的一句怒斥之言,聽在對方耳中亦相對的令對方不喜悅;若是對方不想多做言語的解釋,便選擇默默不語,但心裡就一直不舒服;相反的,其他家人必然亦各自有對爾之不滿處,如此雙方一陣怨懟之下,僅能有好的生活呢?

社會上的每一位眾生都應該有更正確的認知,日常間與周遭的親人、同事、公司幹部們,甚至是左鄰右舍之間,無論宿世之間結造多大的因緣,都只有這輩子才能有機會碰面,所以都應該善加平和對待,想要獲得有緣彼此對飲一杯茶水,都非常的不容易;故而若有機會,應當經常製造對飲一杯茶水的機會,將互相對罵、令彼此對嗆的機會減少,因為日子真的不多,根本不需要將大好時光平白浪費在吵鬧上。

唯有懂得珍惜當下的人,才必然有能力去善解人意,才會從內心深層處明白,縱使還有下輩子,亦甚難能與現在所相識之所有人,有再一次碰上面的機會,如此之人,必然可以更包容一切,能夠更珍惜身邊的所有人也。


神農大帝 降       104年4月15日

詩曰:浪鼓波濤聖德彰,費心節約添福方;
食神佑助精神足,物質充盈家道昌。

述論:食物之浪費與節約

民以食為天,眾生對於食物有不同之想法與對待,感恩之人必能珍惜粒粒米糧,並不任意棄之;愚昧之人,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,凡有菜色不合口味便任意棄之,終將導致削減食祿福報。

世間上,若是一個不能珍惜食物的人,必然逐漸正在削減本身應享之福報,有時候為了貪吃,將肚子撐得脹起,造成身體不舒服,豈不是自尋苦惱乎!有時候不知道節約飲食,導致吃壞腸胃,使得腹肚疼痛、拉肚子,嚴重些還得躺在床上呻吟,那種痛苦本是可以避免的,這種情況都還是有將食物吃完的情形。

偏偏就是有一種人,總是認為食物是我花錢買的,我現在不要吃了,隨我高興丟棄,甚至縱然有需要食物活命的人就在身旁,無奈那愚昧之人,就是不願意將自己不想吃的食物轉送別人吃來活命,一心只想將能吃的食物丟棄當垃圾,心裡頭才覺得舒服,像這樣無形中正在一點一滴的耗損已註定的福報。每當食祿之福,被削減到一定程度時,就容易染上腸胃之疾,令本身有一段日子對於平常想吃的食物不得輕鬆享用。有時業報使然,於眾生未患任何疾病之下,偏偏就是沒胃口,食不下嚥,此皆是愚迷者於平時浪費食物太過度而所形成之業報;當本身浪費食物的業報再深重一些時,便很有機會促使本身去食用到黑心食品,甚至廢棄食物所輾轉製造出來的各種食品,豈不是惡報還是自召乎!

心存感恩之人,由於知足常樂,因此只要日常生活間之食物足夠吃,便已心滿意足,並不會想貪圖美味佳餚,亦不會貪圖吃更多之食物,吃得飽足不會餓,內心就非常感恩;像這樣的一個人,對於食物都是非常珍惜愛護的,當周遭遇到有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出現時,甚至能轉送幸福,日常間粗茶淡飯都甘之如飴,夠用就好,並不貪多,所以每一項食物都做到不浪費,像這樣的感恩者,福報隨時都是滿滿的。

奉勸世人對於飲食要節約,手中擁有的食物務必做到不遺棄,才能使食祿之福報持續保持,若能再布施給需要的人,將會更有福也。

   上一回  回目錄  下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