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論:修身在齊家
在《玉皇育德真經》提及「修身在齊家」,修身乃是每一位眾生最根本的修持,畢竟家庭成員再如何的多數,都是由每一個個人在為自己做主,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強迫自己依從他人的想法與作為,唯有給一些意見罷了;因此,修身便與個人攸關甚大。
眾生在日常生活上,修持各自身軀之行為造作於正氣中,以及涵養內心之道德素養,都是在為修身做努力,身有「行、住、坐、臥」四大威儀,所謂:「行如風、立如松、坐如鐘、臥如弓」。
一個人走起路來要如同風一樣的輕盈快活,不該表現出步履懶散、舉步沉重乏力之情形,若如此則失去行動的威儀。
若是一個人站立不動時,身體千萬不可歪七扭八,必須正正直直、抬頭挺胸、目視前方、炯炯有神,能如此才有足夠的威儀。有了威儀,便可以令他人不敢輕易造次,住之威儀便在其中。
眾生每一個人若是坐下來,身軀必定要如同鐘一樣的直挺,絕不能彎腰駝背。一個健康的人,只要坐下來都應該充滿莊嚴的,坐相直挺,不任意往後仰,亦不要往前傾,以免造成骨頭的異常;眾生有時候很有可能為了身軀一時的舒服,選擇躺在椅背上,或是表現出各種傾斜的姿態,就為了迎合身軀的舒適感,但久了便傷害了骨骼,正所謂:「爽到筋,害到骨」。因此,坐相之正確有其極大之重要性,坐相正直挺立以符合人體工學,如此坐之威儀也就跟著大大提昇。
眾生若是在睡覺時,身子應該似弓一般,如同嬰孩處於胎盤內之姿態,才能符合人體工學,不要使身體一會東倒、一會西歪;有些人睡覺時還會像時鐘一樣轉動,或者手開開,或者腳開開,乃至各種形態都表現出來,睡覺的威儀完全破滅。因此,睡姿如弓般的呈現,身子看起來也比較完美些,能這樣保持,臥的威儀就出來了。
修身要項除了行、住、坐、臥之外,尚有口之修持,口之善惡帶給世人觀感不一,一個人若是不定時的喃喃自語,盡說些他人聽不懂的話,便被認定是精神異常者,一旦言語常帶有怨尤,則給人不想接近的感覺,一個人若是言語常損詆他人,則容易被群眾所討厭,唯有言而有信、言中有義,才能使眾人所歡喜。是故,能將個人之身、口、意都修持完善,這樣子才能以本身之修涵逐漸影響到家庭,漸進的令家中成員皆以自己做榜樣,人人看齊,最後爭相效法,令家庭共心共志也。
述論:健康好修行
修行大道,乃是每一個人應該盡到的義務及權利,然而想要在這個五濁惡世裡修持好大道真理,除了明理之外,還得具備有健康的身體,才能修持好大道。
眾生有時候明明在平日已經都能夠保持好一顆善良、溫和的心情,怎知有朝一日,當自身體軀產生種種毛病之時,一股煩悶、毛躁的心情,突然湧上心頭,不自覺的非常容易因為細小事情,就對身邊的所有人大發雷霆,很多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,容易傷害到身邊任何一個人的心靈,這種疏失通常能障礙登天之路的。
世間人,雖然尚不至於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,遷怒於其他人,但亦經常因此導致原本精勤的心,剎那間提不起勁,對於任何修持課目完全使不上力,例如:原本每天都勤於讀經、唸佛的修行者,突然發生病痛,便將影響到修行之項目,無法繼續行持下去,至少要有數日不等的時間暫停該項目,這其實也是令人莫可奈何的,並非本身願意如此,只是軀體病苦作用,根本心有餘而力不足。因此,一切修行都應該在身體健康時,多少增加一些行持的次數,人生亦唯有在自己尚能為自己做得了主之際,盡情的為自己多修持一些課目,因為任誰也不敢保證,何時自己會有不能隨心順應之時。
奉勸大眾,平時就該多積功累德,在本身能力所及之時,一切善行為便盡可能的勤造作,因為何時自己會連想要做,都覺得很困難,尚未得而知,故而乘能行而行,藉尚可為而大力為之也。
述論:八月中秋慶團圓
農曆八月十五日,已然進入秋季,民俗定為中秋佳節,亦即民間三大節日之一。每到中秋節之日,月亮高空掛吊,往上仰望既圓又明亮,正是欣賞月亮的好日子。
中秋節,自古便有「嫦娥奔月」之故事,流傳人世間數千載,可說是家喻戶曉的一則故事,既感人又溫馨。論起嫦娥仙子,乃是廣寒宮的仙子之一,因為協助后羿而下凡治世。
因為后羿解決了民生困頓之境,後來被群眾推舉為王。自從后羿登上王位之後,殘暴又不願聽從勸誡,又迷於長生不老藥的追求,《金母娘娘》認為時機已到,乃命使者送仙丹給嫦娥仙子,讓仙子可以早日歸位,只是嫦娥仙子尚在猶豫。嫦娥仙子原本有意,獻出自己重返仙班唯一的仙丹妙藥,讓后羿服下後,從此直達天上可以登入仙班,豈知后羿未予採納,並且誤會嫦娥仙子偷走仙藥,卻要將毒藥獻給后羿食用,嫦娥仙子就在無奈之下,只好自行服下仙藥,隨後身子輕飄飄漸漸飄回廣寒宮,嫦娥服藥重返月宮之日,正是農曆八月十五日,民間便稱此日為中秋節。
另外農曆八月十五日,正值秋季中旬,氣候方面不寒不暑,一切氣溫怡人,於是在這個舒適的日子裡,家家戶戶便都把握如此難得團聚的機會,全家大小共同欣賞月色,一起談心。平時旅居在外地的遊子們,無不是利用中秋佳節返鄉與家人團圓,因此世間有言:「每到中秋倍思親」。並且因為中秋在八月,漸漸晝短夜長,雖然晝短,但團圓之心卻綿長,通常世間人都能夠利用中秋佳節,前往景色宜人之境,共度難得的十五月圓,當然亦有人選擇共同閱覽書籍,藉以提昇彼此的知識。
無論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,大家要如何運用,切記向善、向道之心不可忘卻,看到月亮的圓,就要想到心的圓融是否足夠;若尚不足,便予以加強些,使之內心能多一些圓融,道乃生活化,是圓融活潑的,離了生活則無道可尋,願能共啟善知識更為妙益無窮也。
述論:幸福之道
人生在世,造作各種不同的善業、惡業,是以,輾轉輪迴不斷。
眾生為何會造業?乃是肇因於無明。不知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,不管眾生生活於水深火熱之苦,只執著身體的享樂、物質的享受,進而造作種種惡事。
善業深的人,大都是投生在太平盛世的時代,或是生長在物質豐富的地方。反之,惡業重的人,不是生在兵荒馬亂的時代,就是生在天災人禍的地方。
人生多苦,乃因與人結業緣,生生世世糾纏不休,百劫生死勞疲。要脫離六道輪迴之苦,就要知道苦的根源,多欲為苦,生死疲勞。欲,就是自私心,人因執著私情而造作惡緣,苦惱無盡,唯有少欲知足,才能自在。少欲無非萬事不管,而是化貪欲為清淨之願。
力行菩薩道,救渡眾生離苦得樂。要行菩薩道,就須累積福緣資糧。修子當要把握時間廣結福緣,不要橫結惡緣。現在這一刻最無常、最短暫,所以對於當下的好事,千萬不能放鬆,要緊緊把握住,否則會空留遺憾。
淨化人心,祥和社會,祈求天下無災難,是所有人的責任,然而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。若自己的心不淨,仍然執著私情,以致煩惱重重,如何淨化別人?如何教人放棄貪欲、私情?如何付出慈悲善捨的心?
諸子身在福中,要惜福,更要心中有愛,才能生活的安然自在。若自恃財力,貪得無厭,不肯付出,就得不到他人真心對待,而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裡,我愛人人,人人愛我,才是最幸福的人生。現代人物資充裕,許多人在不自覺的生活中,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性,盡情消費地球資源而不知珍惜。
是以故,修子謹記在心,生活簡單,才是幸福之道;過度奢靡,毫無節制,就是愚痴,亦是罪惡之泉源。